新光證券2498宏達電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證券開戶平台

 

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,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

新聞01

外資熱錢湧進 16檔戰略物資概念吸金 工商時報 李娟萍 2022.12.04 圖/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近期市場預先反應美國聯準會(Fed)釋放的鴿派談話,資金行情熱度升溫,尤其被各國視為戰略產業的半導體產業,吸引市場資金搶進,法人篩選包括台積電、聯電、南電等16檔戰略物資概念股,有望狂吸金,並推升股市走揚。 16檔戰略物資概念股包括聯電、台積電、日月光投控、世界先進、欣興、景碩、南電、瑞昱、智原、采鈺、漢唐、晶呈科技、帆宣、敬鵬、貿聯-KY、富鼎,分屬晶圓代工、ABF載板、IC設計及IP股、台積電大聯盟、車用電子等五大類別,有望獲熱錢青睞。 群益投顧副總裁曾炎裕分析,美國升息循環接近尾聲,熱錢湧入威力深不可測,據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,國際資金移動如氣候變遷,沒辦法準確預測,氣候變遷可以在幾天之內,把全年雨量都下完、乾旱時又非常乾旱,熱錢也是如此,進來時非常頻繁且集中。 受到市場預先反應升息趨緩的影響,美元指數短期回檔,加上美國科技股大漲,外資持續加碼台灣科技股與權值股。 12月6日台積電亞利桑那州5奈米廠將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,2023年第一季裝機階段,2024年量產,月產能2萬片。外資指出,美國廠成本較台灣高40%~50%,但仍是美國市場客戶首選,致使晶圓三雄包括台積電、三星及英特爾在美設廠,競逐美國市場。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,晶片重要性不遜於石油,各國皆視半導體為戰略性產業,晶圓代工、封測及IC設計等亦為台灣經濟支柱,當然也是以及台股的核心,在有「積」之彈帶動台股熊彈之際,半導體族群可視為戰略物資概念,列為選股優選。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分析,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發表言論偏鴿派,激勵美股大漲,台股於1日也曾站上15,000點,2日則暫拉回整理,但盤面強勢股續強,台幣也持續升值,說明資金行情熱度不減。 他預計加權指數維持震盪走揚,強勢個股持續輪漲,近日可續偏多操作,建議優先留意2023年業績前景佳的個股。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也表示,選股可以長護短,聚焦長期競爭力強勁、有一定的護城河,短期受庫存調整及總體經濟大環境利空、造成股價大幅乖離企業,逢低加碼。   延伸閱讀 世紀級大事要來了!16檔台積概念股可望再掀行情 台積美國廠設備到廠 拜登將出席典禮 股神看中台積「這條護城河」 狠甩英特爾、三星關鍵曝 台積赴美投資 王美花:無關人才、技術外流 3奈米明年Q4量產 群益評估台積這樣看 半導體台股選股晨間報

新聞02

台股量能急凍 近三年新低 工商時報 方歆婷 2022.10.22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美官方言論拉升台海緊張情勢,引發投資人信心危機,權王台積電股價也持續走弱,收盤再創波段新低,導致台股21日重挫126點,收在12,819點,量能急凍,僅1,624億元,創近三年新低。 >權值龍頭台積電股價雖未破前一日盤中最低價386元,終場卻收最低價在389.5元,創二年多來收盤新低,下跌8元、或2.01%。 觀察三大法人21日進出動向,外資賣超力道較前一日收斂、賣超金額62.35億元,自營商也賣超12.80億元,投信則維持買超、金額為9.07億元,官股券商則買超35.65億元。 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表示,台股成交量創新低,主要受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提到中國可能有加速統一的意圖,已對市場投資人產生信心危機,台股再度逼近12,682點重要心理關卡。 玉山投顧研究部協理湯麒國指出,台積電股價持續弱勢,目前在缺乏主流股帶動下,指數仍有下跌空間,預估成交量仍可能持續減少。 湯麒國表示,短線指數仍是來回反覆測試的結構,台股要止穩,需先出現連續三日不破低點,後續觀察重點在美國科技股反彈是否能夠持續,以及外資期貨操作心態轉為偏多,反彈上漲的空間才有機會進一步擴大。此外,由於目前均線呈空頭排列,反彈走勢不容易一次越過均線反壓,上檔最大壓力在下彎月季線。 鄭文賢表示,目前全球政經環境不利金融市場表現,主要仍受美國通膨高漲,美國聯準會(Fed)大幅升息,美元強勢導致外資匯出影響,台股表現疲弱。由於目前電子族群進入庫存調整期,近期財報效應拉抬有限。 11月3日美國Fed開會,升息3碼的機率接近百分之百,12月則可能繼續升息2~3碼,美債殖利率2年期突破4.6%,整體來看,Fed維持強勢升息態度不變,短期投資心態仍需嚴控風險。 (相關新聞見A3) 台股

新聞03

MoneyDJ新聞 2022-11-16 12:10:33 記者 羅毓嘉 報導隨著5G專網落地項目越來越多、用戶自4G往5G合約轉換推升平均用戶收益(Average Revenue per User, ARPU)的趨勢確立,向來被視為「資金避風港」的電信業也逐漸從配息穩健的定存股角色,轉而為在整個4G應用導入5G的趨勢中成為「成長股」的最佳代表。而事實上,4G時代的較低費率在轉往5G合約時帶來的大幅度合約價格跳升,也已成為包括中華電(2412)、遠傳(4904)、台灣大(3045)等業者推升EBITDA的最中調推手。 若以今年前10月各電信業者的EBITDA累計數字來看,中華電挾龐大的固網、行動通訊用戶數優勢,其EBITDA絕對數字達724.9億元仍穩居龍頭位置,年增4.3%,遠傳累計EBITDA為 254.81億元、年增9.3%成長率居冠,台灣大合併EBITDA則為EBITDA為284.0億元、年增3.4%。 電信業者分析,近年來電信業者的EBITDA成長動能主要來自行動通訊合約自4G往5G遷移,所帶來的資費成長。舉例而言,中華電用戶在4G升級5G時的每月資費(monthly fees)平均提升了32%;而遠傳4G用戶轉換至5G時,其每月資費提升率也超過了20%,而台灣大則觀察到換約帶來的月資費成長率約為24%。 由於單一用戶的資費成長,直接影響到固定成本與折舊攤提數龐大的電信業者EBITDA成長能力,如何加速推動更多用戶轉進5G合約,就成為電信業者當前最重要課題。 台灣各家業者先前均以「在今年底前將5G滲透率拉高到30%以上」作為今年度的行動通訊業務營運目標,惟目前只有遠傳一家在第三季法說會上宣布,30%滲透率目標已經提前在第三季達成;而台灣大截至第三季底的5G滲透率約為25%,中華電則未提供行動通訊5G滲透率的最新數字。 較值得注意的是,儘管4G轉進5G帶來豐厚費率成長,不過相較於遠傳較「純」的行動通訊服務營收組合(佔整體營收比重81%、其他新經濟營收則佔約19%)幾乎可完全將資費成長轉化為EBITDA的成長力道,中華電貢獻龐大、穩定現金流的固網事業體,則稀釋掉了行動通訊事業所帶來的EBITDA成長動能;而台灣大合併營收中,更包括了一大部分來自盈利能力弱於電信事業的momo電商零售事業,電信事業貢獻的EBITDA成長力道也遭分散。 展望2023年,業者一般預期,4G往5G轉換的滲透率仍會隨著用戶合約陸續到期而持續提高,並帶來更高的月租資費、並推升EBITDA持續成長。不過,EBITDA的成長率,大概仍將視各業者營運結構的「電信純度」來判斷。 而倘若遠傳合併亞太電(3682)、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兩案可順利取得主管機關核准,並在2023年各自併入兩大電信業者的營運,因亞太電與台灣之星用戶所用資費方案相對處於低階、中階位置,屆時往5G服務遷移所帶來的資費成長空間、以及對於EBITDA潛在的推升空間,可謂相當受到期待。

6625必應新手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, 3605宏致2023存股推薦ptt, 2023元大全球未來通訊定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

OPEN445RE115EF5EE

 


2466冠西電小資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1338廣華-KY台股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《2450神腦高殖利率股票推薦dcard 3025星通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dcard 主跌段要來了

 

arrow
arrow

    s66yubm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